去年2月《财政预算案》宣布楼市撤辣,带动非本地买家的入市意欲。中原地产数据显示,由去年3月至今年3月约13个月时间内,共有约5.33万宗私人住宅买卖登记,当中逾1.32万宗的买家之姓名为普通话拼音,比例约24.8%,即平均每4个私楼买家中,便有1个买家为内地背景人士。
期内普通话拼音买家所占个案总成交金额约1,426亿元,以总买卖个案逾1.32万宗计,平均每宗涉资约1,080万元。前述超过1.32万宗普通话拼音买家的入市个案中,以二手市场较多,占6,826宗或约51.7%,其馀6,376宗或约48.3%则购入新盘。
另外,立法会文件显示,2024/25财政年度(仅计算2024年4月至2025年2月共11个月.下同),本港住宅买卖中,有2,997宗来自非持有香港身份证的个人买家,较2023/24财政年度全年度的700宗多约3.3倍,并比2020/21至2023/24共4个年度总和的1,131宗,多1.6倍;此类成交占总住宅交易的比例,也由前4个年度维持2%或以下,大增至2024/25年度的5.47%。上述2,997宗成交所涉金额为313亿元,也较之前4个年度的110.9亿元,多逾1.8倍;平均每宗成交所涉金额约1,044万元。
以上数据皆反映非本地买家入市情况趋普遍。而美联估计,该批个人买家主要为内地买家。
中原指出,本港楼价已经连跌3年,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不同类型的非本地客趁低吸纳。不过,内地资金如何来港,仍是一大难题,本身在港有生意或资金的人士较容易买楼,若能够令内地资金有特定渠道来港,相信对经济有非常大帮助。
有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