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8Hse最新研究报告显示,香港网上银行物业估价系统存在明显偏差。团队追踪2025年4月1日至6月30日,全港共5540宗物业成交个案,发现低层单位估价普遍偏低,而高层单位则倾向被高估。
高层估价较宽松 低层估价普遍偏低
研究发现,高层单位(21楼以上)约70%的估价达到或高于成交价,显示银行估价相对宽松;反观低层单位(1至10楼),只有不足50%的估价能符合成交价,反映低层单位多被低估。
嘉湖山庄及太古城案例 分层估价差异明显
以嘉湖山庄及太古城两个成交量较大的屋苑为例,低层单位估价与成交价的偏差分别达-1.55%及-9.23%;中层单位方面,嘉湖山庄略高于成交价(+0.89%),太古城则仍低于成交价(-4.97%);而高层单位则普遍贴近甚至高于成交价,偏差介乎+0.17%至+2.48%。
屋苑 | 1–10楼 | 11–20楼 | 21楼以上 |
嘉湖山庄 | -1.55% | +0.89% | +2.48% |
太古城 | -9.23% | -4.97% | +0.17% |
贝沙湾个案显银行逻辑问题
此外,研究发现部分个案中低层单位的每平方尺价格竟高于高层,估价逻辑存疑。以贝沙湾第1期第1座32楼B室(689平方尺)及33楼B室(702平方尺)为例,两者估价均为1,379万港元,但33楼单位面积较大,尺价较32楼低约1.86%。此类估价差异或影响买家融资能力及卖家议价空间。
估价系统偏重楼层 高层获利较多
报告认为,银行估价系统对楼层高度权重过重,未能充分反映低层单位的市场需求,造成系统性低估现象。此发现对置业人士及物业交易双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专家建议:多角度核实估价保障置业利益
为保障置业利益,28Hse研究团队建议买家应比较同屋苑不同楼层估价,发现异常可申请人工估价;参考最新成交数据,确保估价贴近市场;必要时谘询专业物业顾问或估价师;并善用28Hse 免费物业估价工具,获取更准确的参考数据。
有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