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關稅戰的影響下,二手樓市場波動不穩定,有放盤業主甚至選擇臨陣「縮沙」拒賣,也不欲物業「賤價」賣出。薄扶林貝沙灣的一個一房戶原業主選擇撻訂後重新放售,最終成功以更高價格賣出,較原成交價高出61萬元或8%。
該單位為貝沙灣第六期1座低層B室,實用面積459平方呎。原業主初時開價900萬元,經過多次調價後,在本月初以779萬元沽出,呎價16,972元,創下屋苑近13年來的最成交低價紀錄。
不過,該單位後來吸引了另一位買家出價,原業主於是決定撻訂,把單位重售給新買家,新成交價為840萬元,呎價升至18,301元,相比之前的成交價高出61萬元,上升8%。
由於原業主主動撻訂,故需要向原買家賠償訂金,涉及的費用一般是成交價的3%至5%,預計賠償金額在23萬至40萬元之間。
據悉,原業主於2012年以758萬元買入該單位,持貨13年,帳面獲利82萬元離場,升值約10%。然而,扣除需要賠償的訂金、雙邊佣金以及新一次售出時的代理佣金後,估計原業主的實際獲利僅約20萬元。
28Hse現時有一個貝沙灣六期1座中層C室單位放盤中,實用面積463平方呎,一房間隔,叫價945萬元,呎價20,410元。
閱讀更多:
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