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前以同系呎價最低姿態登場的屯門 NOVO LAND 3A 期,昨日次輪銷售 126 伙接近沽清,單日售出約 117 伙,佔次輪銷售約 9 成單位。發展商亦趁勢加推 4 號價單,共推出 104 伙,折實價 302 萬至 641 萬元,折實呎價 10,844 元至 14,713 元,折實平均呎價 11,793 元,比 3 號價單的折實平均呎價 11,578 元高近 2%。不過依然比 2022 年首度推出的 1A 期首批低約 10%。項目周日進行第三輪銷售,涉及 112 伙,其中價單發售 110 伙,另有 2 伙招標。
仲量聯行香港主席曾煥平近日發表 2025 年上半年香港地產市場回顧及展望,指出近期入伙新盤撻訂情況嚴重,部分中小型發展商則面對財務問題。加上一手庫存量高,令發展商需要低價推盤套現,直言此情況下「一手賣得平而去到貨係好事」。不過二手則要繼續受壓,預期今年中小型住宅價格將下跌 5%。由其他餘貨最新銷售部署也反映,低價及減價售樓將繼續為市場大趨勢。
何文田瑜一 IC 期日前更新價單,將 33 伙餘貨削價,減幅由 5% 至 13%。當中包括 5B 座 8 樓 A 室,實用面積 656 平方呎,原先定價為 2,164 萬元,目前減至 1,883 萬元,減幅約 13%。另有個別單位共減價 2 次,為 5B 座 28 樓 F 室,實用面積 521 平方呎,於 2023 年 3 月首次推出時定價為 2,030 萬元,目前最新減至 1,761 萬元,累減 13%。這 33 伙將於本周六發售。不少投資者認為現時入市樓價理想,都連環買入數個單位。其中,鴨脷洲凱玥有一組大手客斥資 1.64 億元,連環買入兩伙,分別為 2 座 18 樓 B 室及 2 座 19 樓 B 室,各連一個車位出售。兩個單位面積均是 2,604 平方呎,成交價均為 8,200 萬元,呎價同為 31,490 元。啟德 MIAMI QUAY I 則有大手客以 2,394 萬元買入兩伙,成交單位分別為 1 座 5 樓 C 室及 6 樓 C 室,實用面積均為 486 平方呎,成交價分別為 1,195 萬元及 1,198 萬元,呎價 24,595 及 24,669 元。大圍柏傲莊 II 以 4,680 萬元招標連兩個車位售出 5A 座 62 樓 A 室,實用面積 1,207 平方呎,連 969 平方呎天台,呎價 38,774 元,創今年新界一手分層住宅呎價新高。但仲量聯行最新預測反映,現時入市高價物業依然有相當風險。他們對豪宅市場今年樓價預測原本預計會跟中小型住宅跌幅一樣,但現在很多同時擁有豪宅和商用物業的業主,因為被財困問題拖累,商用物業現在又很難賣出去,指現時「黑洞比想像中深」。所以業主傾向賣掉比較容易轉手的豪宅,令豪宅的沽貨壓力比中小型住宅更大。對豪宅樓價的預測由原本下跌 5%,調整至下滑 5% 至 10%。
仲量聯行對商廈市況走勢同樣相當負面。雖然今年上半年寫字樓市場氣氛好轉,但因有新供應落成,令空置率升至 13.6% 高位,預計全年整體甲級寫字樓租金將下跌約 5%,售價料跌 5% 至 10%。最新甲廈成交個案亦印證整體成交價將進一步下挫。近日位於金鐘力寶中心約 1,922 萬元售出 1 座高層 02A 室,面積約 1,748 平方呎,呎價約 1.1 萬元,屬大廈近 15 年來新低價。原業主據了解為內地投資者,於 2013 年 12 月斥 3,050 萬元購入單位,如今以 1,922 萬元轉手,持貨 12 年,帳面蝕 1,128 萬元,蝕讓幅度高達 37%。工廈同樣錄得大幅蝕讓個案。黃竹坑恒雲國際中心中高層 05 室,面積約 487 平方呎,近日以約 245 萬元易手,呎價約 5,031 元。業主於 2020 年 10 月以約 681.8 萬元購入,持貨 5 年,現時轉手帳面蝕約 436 萬元,跌幅達 64%。
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