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今個財政年度截至十月底,七個月中的土地收入只有約37億元,僅佔財政預算案中,預計本年度330億元地價收入中約10%。估計為了增加發展商入標的意欲,去年流標收場的東涌東站第一期,部署「拆細」重推,成為今個財政年度的首個港鐵項目。今日(15日)起招收意向書,最新的住宅樓面面積上限,較去年推出時削減約5成,現時只有約32.3萬平方呎,港鐵今次亦未提及設有商場樓面,料項目不設商場;綜合各大測量師行估算,現時項目每呎樓面地價估值,僅1000至2500元,較去年截標前估值約2000至4000元,低38%至50%。盡管如此,有測量師預計,發展商入標意欲仍不會太踴躍。
有前車之鑑,近年多個新發展區都難以吸納發展商投地參與,發展局最新公布北部都會區,牛潭尾的初步發展計劃,有預算18公頃土地作為發展住宅項目,興建1.2萬至1.3萬個單位,並且以私樓為主,估計區內新增約3.2萬至3.6萬人,整體規劃則涉及127公頃發展用地,當中建議其中三分之一的用地作發展大學城,測量師則認為,這處的規劃會比公私營住宅混合發展的區域,更具吸引力。
北部都會區發展進行的如火如荼,區內由發展商泛海國際發展的洪水橋滙都II也部署推出,日前都已經上載樓書,提供402伙,整體涵蓋1至3房戶,實用面積介乎297至535平方呎,預計關鍵日期為2025年6月30日,可見新一期設有兩座,地盤呈窄長形,夾在項目第一期以及過渡性房屋仁愛居之間;受地理位置侷限,近乎所有方位都要面樓,大佔全盤達七成的2房戶,所有方位都有選擇,面積介乎395至461平方呎,最壓迫估計是面向西北方,與第一期只是相隔一條車道,意味有約一半的單位都與前方的第一期樓貼樓。至於向東南至西南方則要約中層或以上,穿過樓高四層的仁愛居,才有不太壓迫的景觀。但前方基本上都只有樓景,整體景觀相對第一期更遜色。現時項目第一期售出約405伙,佔全盤約65%,去年推出時的首批均價約1.37萬元,至上個月再有新單位加推時的呎價低見9801元,按第二期的質素,加上市況下跌的因素,相信新盤也沒有條件開高價,將繼續以實惠的「上車價」吸客。
雖然近日的新盤豪宅市場錄得不錯的交投量,不過二手蝕讓情況依然嚴峻,近日西半山的Cluny Park一間2286平方呎4房戶,蝕讓逾2500萬元離場,原業主2017年以約1.03億元購入,最近以7680萬元易手,呎價約33596元,跌價25%;大圍薈蕎持貨6年的395平方呎1房戶,也跌價3成,原業主於2018年以734萬元購入單位,持貨6年,是次易手賬面蝕讓約221萬元。
Like